胃炎和胃溃疡虽然都属于胃部疾病,但二者在症状表现上有诸多区别:
腹痛特点
胃炎:
疼痛位置 :上腹部,但疼痛位置相对较弥散,患者通常难以准确指出具体痛点。
疼痛性质 :多为隐痛、胀痛或钝痛,程度相对较轻,一般可忍受。部分患者可能仅感觉上腹部不适、饱胀。
疼痛时间:无明显规律,急性胃炎疼痛可能在进食后加重;慢性胃炎疼痛多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,与进食关系不明显。
胃溃疡 :
疼痛位置 :多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左,疼痛相对局限,患者常能明确指出疼痛部位。
疼痛性质 :呈烧灼样痛或钝痛,程度相对较重,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。
疼痛时间 :具有一定的节律性,胃溃疡疼痛多在进食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出现,持续一段时间后缓解,下次进食后再次出现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夜间痛。
消化道症状
胃炎:常出现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减退、嗳气、反酸、烧心等症状,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,可能伴有未消化的食物,一般无咖啡渣样物质。
胃溃疡 :恶心、呕吐相对少见,若出现呕吐,呕吐物中可能含有咖啡渣样物质,这是由于胃溃疡导致胃黏膜受损、出血,血液在胃酸作用下形成的。此外,还可能伴有反酸、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。
体重变化
胃炎 :一般对患者的体重影响不大,除非是长期严重的胃炎,导致患者食欲减退、营养摄入不足,可能出现体重下降。
胃溃疡 :由于疼痛和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状,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,长期下来可能导致体重减轻。
其他症状
胃炎 :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黑便,这是由于胃黏膜受损导致少量出血,经肠道排出后形成的。若出血量较大,可能出现呕血,呕吐物为咖啡渣样或带有鲜血。
胃溃疡:也可能会出现黑便、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,且出血量相对较多,呕血的颜色可能较鲜红,黑便的颜色也可能更深。
病因与发病机制
胃炎 :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、药物(如非甾体抗炎药)、酒精、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,这些因素会损伤胃黏膜的防御机制,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反应。
胃溃疡 :在胃炎的基础上,由于胃黏膜的损伤进一步加重,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使得胃黏膜形成溃疡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药物是常见的病因。
诊断
胃镜检查:是诊断胃炎和胃溃疡的金标准。胃镜下可观察到胃黏膜的形态变化,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充血、水肿、糜烂等,而胃溃疡则可见到胃黏膜上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,边缘整齐,底部干净。
幽门螺杆菌检测 :包括呼气试验、粪便抗原检测等,阳性结果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,这对于胃炎和胃溃疡的诊断都有重要意义。
治疗
胃炎 :以对症治疗为主,如使用抗酸药、胃黏膜保护剂等缓解症状。针对病因治疗也很重要,如根除幽门螺杆菌、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、戒酒等。
胃溃疡 :需要进行规范化治疗,通常包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、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,同时根除幽门螺杆菌。治疗周期较长,一般需要 6 到 8 周,甚至更长。
健康热线: 028-61998899 (点击直接拨打)
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二环路西一段2号(武侯生活广场旁)
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。
医广审查文号:(成武)医广【2015】第12-23-074号